上梅紅:新時代文明實踐的新化路徑
來源:婁底日報 2020-10-30官方微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
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新化縣上梅街道在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堅持“黨建引領、黨員示范、居民自治、共建共享”原則,依托文明實踐平臺搭建“微平臺”,實現“微治理”,有效破解了城市基層治理困局。
搭好志愿服務“大平臺”
上梅街道總人口16萬人,轄15個社區、11個村、128個黨組織2331名黨員,匯聚了縣城60%以上的人口、40%以上的黨員、50%以上的商貿物流企業,人員結構雜,流動人口多,治理難度大??紤]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建立是推動“重心下移”的重要舉措,該街道依托“上梅紅”樓棟微治理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堅持黨建引領。新化縣文明委將上梅街道列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的試點單位,街道黨工委積極行動,將黨的領導貫穿“上梅紅”全過程,并將其列入黨委分工。成立“上梅紅”文明實踐所,上梅街道黨委書記擔任文明實踐所長,各社區成立“上梅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各社區支部書記擔任站長,有機結合文明實踐組織,街道成立“上梅紅”微治理指揮中心,同時整合街道下屬黨群、宣教、婦聯、團委、工會、政法、城建、禁毒、整建、應急等部門力量為志愿者服務活動開展提供保障;各社區均設立“上梅紅”專干崗位,以“上梅紅”專干管理各社區網格長,讓網格長服務各樓棟志愿者;同時,通過“上梅紅”APP手機微端將樓棟志愿者和街道指揮中心有機鏈接,志愿者在志愿服務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可以在第一時間反饋到街道指揮中心,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志愿者從何而來、做什么事,如何規范管理。當地也動起了腦筋:通過充分發掘在樓棟院落德高望重、有威望的共產黨員、賢達擔任樓棟長,有效引導社區居民利用自己的職業、特長和人脈等優勢,開展志愿服務,進行“愛心傳遞”,實現“發掘一個、凝聚一群、帶動一片”;根據實際初步厘定志愿者職責,即履行政策宣傳學習、環境衛生整治、鄰里糾紛調處、關愛弱勢群體、關心青少年成長、平安創建、交通秩序勸導、上傳下達等八大職責。尤其是針對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貧困家庭等特殊群體,通過走訪慰問和心理疏導,使其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化解了社會隱患;制定《“上梅紅”樓棟長志愿者制度實施方案》《志愿服務積分兌換辦法》等文件,建立了志愿者檔案袋。
據了解,志愿者參加活動后,通過本人或他人在社區志愿者微信群以活動現場照片申報,社區專干將志愿者所參加的活動記入志愿者檔案,并按每次活動記1分的方式按月累加。根據各志愿者積分給予評價和積分兌獎,定期評優并進行表彰。同時為全體志愿者購買了團體保險,為其開辟就醫、辦事、就學綠色通道,讓志愿者干有存在感、榮譽感、歸屬感,形成“人人想當上梅紅,人人爭做上梅紅”的良好氛圍。
截至目前,整個隊伍由最初的60余人增長到899支小分隊6000余人,由最初的1個社區到覆蓋所有社區,由最初的1棟樓到覆蓋街道60%的樓棟。當地也形成了“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樓棟(院落)黨小組—樓棟志愿者服務隊”的新時代“上梅紅”樓棟“微治理”組織體系,使居民“不出家門口,找到辦事人”。
以志愿服務促基層有效治理
隊伍有了,體系完善了,上梅街道又圍繞“合”字激活各種資源,突出“快”字做實載體,讓志愿服務實現全方位。同時堅持群眾滿意不滿意這個關鍵指標,做到三個圍繞,實現三大轉變。
圍繞“要做什么”,在治理理念上實現從“重管理我說你聽”向“重服務以人民為中心”轉變。當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運用法治思維,堅持政府“自上而下”和社會“自下而上”相結合,聚焦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問題,推動公共服務與百姓需求無縫銜接。在街道和社區指導下,廣大志愿者深入開展政策宣傳、環境整治、矛盾調處、交通疏導等活動,已成為社區治理的重要力量。
圍繞“怎么去做”,在治理手段上實現從“粗放式簡單機械”向“精細化快速反應”轉變。創新社會綜合治理,必須在“精細化快速反應”上下功夫。如該街道立新橋社區依托電子地圖,對社區網格內的人、地、事、物、組織信息等實行“精確定位、精選定人、精準定責”。對群眾咨詢、投訴、舉報的每一個事件從接單到結案都要求快辦速辦。該社區通過樓棟志愿者,排查出了居民關切的79類413件事項,涵蓋拆控違、治安、文明、環衛等,379件已得到解決銷號,居民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圍繞“做得怎么樣”,在治理機制上實現從“被動等問題上門”向“到一線解決問題”轉變。堅持志愿者全部下沉至網格樓棟,把發現問題、核實問題作為第一職責,實現問題在一線解決,矛盾在源頭化解。在志愿者的示范帶動下,廣大群眾由之前的旁觀者、排斥者變成參與者、支持者,提升了工作質效。
一批先進典型相繼涌現。十字街社區93歲的吳素珍老人,全家48人中有9個黨員,16名“上梅紅”志愿服務者;永興社區陳家院在志愿者的帶動下,從“臟亂差”的典型變為新時代文明實踐網紅打卡點;東外社區航運小區、立新橋糧油小區等開放式小區變得幸福滿滿;“瓷娃娃”(脆骨病患者)劉曉菊身殘志堅,在志愿者的幫扶下帶領殘疾人創業,一幅作品最高賣萬余元……
基層治理新模式相繼形成。通過設立電子地圖對講系統、民情意見箱、樓棟院落微信群等多種方式載體,建立起多層次、信息化、全天候的社情民意溝通平臺。針對基層反映的矛盾和問題,探索“街道吹哨,部門報到”聯動機制,積極將37個縣直部門的106項民生政務下沉到社區(村),手續辦理延伸到社區(村),“上梅紅”樓棟志愿者通過微信群實現社區與居民信息的快傳、速辦,主動聯系部門單位,盡快落實解決方案,做到發現在早、處置在小、解決在好。
矛盾糾紛第一時間得到化解、風險隱患第一時間得到排除。當地治安案件持續下降,群眾滿意度直線上升,轄區社風民風和發展環境日益優化。(記者 楊成偉 通訊員 彭海平 彭志民)
上一篇: 鎖石鎮坪壤學校:防溺水宣傳教育熱情如火
下一篇: ?雙峰縣鎖石鎮:暑期防溺水教育再升溫